找到相关内容160篇,用时2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智顗的“生态放生”及其对当代佛教“放生”的启示

    行为的一部,时有举行。如《南史》载,梁武帝时,谢微为放生文,见赏于世。又《艺文类聚》载,梁元帝(522—555年)时,荆州有放生亭碑。”③而在北方,北齐文宣帝高洋皈依佛门从僧稠...中国佛教最早放生池与放生池碑记——台州崇梵寺智者大师放生池考》,第146页.   ④刘慕宗《少林高僧僧稠的故事》(下),载《报恩》2008年第3期,第61页。   ⑤比如,&...

    陈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966526.html
  • 人心,佛性与解脱——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

    与定的结合,往往是以定摄禅,长坐不卧即为禅修的主要形式。在禅学的发展过程中,“心”的地位日益突出。从康僧会的“明心”,僧稠的“修心&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1667487.html
  • 李孝本:南北朝之佛教资料篇(2)

    无对者。显曰:向咒  诸衣物而飞扬,我故开门试卿之术而已。显取僧稠禅师之衣  钵令咒之,诸道士一时奋发咒之,更不动摇。帝敕取衣令十  人牵举,亦不动。显更置衣于诸梁木,令咒之,都无一验。  道士等无...地之佛教悲伤。文宣帝天保二年 (五五一) ,接请僧  稠入内时,僧稠曰:「三界本空,国土亦尔,荣华世相不可  常保」。而为之广说四念处法。帝闻之,毛竖流汗,即受禅  道,不久证深定。尔来皆承请诲,笃敬...

    李孝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270893.html
  •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——以弘一法师为例

    正是智首的法系。智首(567—635),幼年从僧稠门徒智旻出家,后从道洪听受律学。他广为考定三藏诸佛典,凡与律有相关连的对勘条疏,加以会通。慨叹当时五部律互相混杂,于是研核古今学说,著《五部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673999.html
  • 北周毁佛主谋者卫元嵩

    无稠禅师之事。续高僧传十九,有僧稠  传,叙或谗稠倨傲于宣帝,怒欲加害,旋复愧悔。初不为疑  黑衣,亦无黑漆之对。是道宣一人之书,已复自相违异。周  书孝闵帝纪云﹕「元年春,正月,即天王位。百官奏议云...

    余嘉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474042.html
  • 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及其价值

    故今所集之次者,先录达磨一宗,次编诸家杂述,后写印宗圣教。”(宗密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下)。他还具体点了一些著作的名称:“或因修炼功至证得,即以之示人,(求那、僧稠、卧轮之类);或因听读经教生解,而以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974846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1)

    (今大同市附近),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礼敬,并应请于北台石窟结众习禅。至魏都南迁洛阳,他也随行,并时往嵩山静养,当时为他建造了少林寺。这时随他受学的经常有数百人,学禅的僧稠和地论兼律学大德慧光,都曾出于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181885.html
  • 敦煌佛教典籍

    卷下 ) 。他还具体点了一些著作的名称: “ 或因修炼功至证得.即以之示人,   ( 求那、僧稠、卧轮之类 ) ;或因听读经教生解,而以之摄众 ( 惠闻禅师之类 ) ;或降其迹而适性,一时间警策群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082819.html
  • 中印佛教交流历史

    世纪后期来到恒安(今大同市附近),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礼敬,并应 请于北台石窟结众习禅。至魏都南迁洛阳,他也随行,并时往嵩山静 养,当时为他建造了少林寺。这时随他受学的经常有数百人,学禅的 僧稠和地...

    高观如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189945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

    当时统治者对禅定的倡导和社会上对“讲经”的不重视,导致了北朝的义学高僧不多见,却相继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禅师,例如北魏时佛陀跋陀罗的弟子玄高,专精禅律,妙通禅法;北齐时传佛陀禅师禅法的僧稠,被誉为“自葱岭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485796901.html